11、12歲小孩即將步入青春期
因此家裡兩位小朋友都處在青春前傳的各種煩惱中
只是原本我們父母以為的純真其實是異常的早熟
雖然還是保有善良與助人的特質
但是中間已經經過他們自己的獨立思考與掙扎判斷
昨天看到倉裕FB上面的文字
既驚訝他的文采
更驚訝他思想的早熟
我以為我們家這麼單純跟幸福
孩子應該比其他家庭更天真跟孩子氣
爸爸說: 孩子總是投射我們的影子,無論是習慣上、還是思想上。
從國中階段開始 人的生存意義就是我的最大困惑
找不到答案以前 幾乎定不心念書
所以國中成績是人生中最悽慘的。。。
我的積極樂觀其實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悲觀上
看透人性無奈後的反應
就是反求自己的改變
一切從自己做起
不要對人性有過分的期待
因此也就沒有失望與受傷
我跟爸爸都有著類似的思想背景
倉裕或許基因上已經帶著我們的影響
媽媽: 為什麼覺得人是虛假的
倉裕: 是我的好朋友發現的 我觀察後也覺得是如此
(12小孩下課聊天的主題居然是討論人性虛假?)
許多人明明不喜歡對方 卻對他非常好 我認為這樣就算是虛假
媽媽: 其實是同學還沒長大 沒有自信 他害怕不這麼做就沒有朋友 那你覺得誰是真實的?
倉裕: 我跟我最好的朋友是真實的 我們無論什麼情況都是一致的
即使是我的好朋友犯錯 我仍然會當面勸阻他 我不會因此就說他沒有錯
媽媽: 你們都對自己很有自信 不害怕因此沒有朋友 所以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這樣是很好
但其他人那樣也不叫做虛假 有時候是大家找不到方法保護自己 只好變成你認為的虛假
可是你的同學會長大的 希望你有耐心地等待... 他們還是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倉裕: 我沒有說他們沒有優點 我只是覺得他們不真實
媽媽: 那你覺得我們家的人真實嗎?(終於問到我最想問的問題...)
倉裕: 爸爸有一點虛假 媽媽一半一半 妹妹很真實
媽媽: 怎麼說?
倉裕: 爸爸在學生面前不真實 媽媽在我們面前跟別人面前不一樣 妹妹會勇敢跟同學不妥協
媽媽: 學生不是我們的小孩 我沒有資格像訓斥你們一樣對待他們 我跟爸爸屬於不同場合說不同的話
可是....(後面我就住嘴了 因為再說下去 倉裕就會覺得我在否定他 對他不相信 也不尊重他)
詩婕昨天說她跟知心好友[切了]
她已經預告好幾天 說想要跟同學絕交了
上個禮拜才興高采烈說有好朋友好開心
這禮拜馬上就面臨重大改變
[為什麼?]
[我們決定切了 因為我們太黏了 什麼時候都在一起 所以會有很多摩擦 分開一下會比較好..]
[有沒有溝通過?]
[我已經很清楚說 他們有很多我感覺很不好的態度 但是他們說我太固執了]
[那你會後悔嗎?]
[還好! 反正一個禮拜以後我們就會合好了!]
[ㄟ? 那...好吧! 雙方都體驗一下不太黏的生活吧!]
[以後下課時間你怎麼辦?]
[我可以看書呀! ]
[嗯...你很勇敢 敢真誠表達自己的感覺 也給同學機會衡量 你處理得很好 祝你們早日合好!]
林倉裕語錄 102.04.24
一、
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是非
也沒有「沒價值」這句話
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
更何況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二、
人,是真實的
但現在的人,
因社會上許許多多的規定
使人不再是人
而是「虛假」
現在這個世界
虛假製造出很多問題
包括「思想方向」
例如:
愛因斯坦
他就是個「人」
⋯⋯ 他雖然被別人說他是個獨一無二的天才
但是
其實他並不是個天才
而是一位「真實人」
而不是虛假
現在「虛假」是這個世界的統治者
統治整個世界
使「真實人」列入稀有人的名單
所以我們就要用覺察找出「真正的自己」
三、
世上的舞台
就是這世界
你會想其他人可以被某人做其它的特別待遇但你卻不行
就會把人派進名單裡
但他又看到你對某人特別好卻對他不好
就會形成誤會了
所以不要把「人」的分別心太重
而這就是這齣戲的結尾
四、這個世界上
已經不是個世界了
已經成為互相不信任的世界
每個人和另外一個人說話
都要去想去推論他在想什麼
這樣我的面子有沒有保好
然後再把他的面子打的崩塌地裂,使它崩潰
讓他知道不能碰我的面子
如果你汙辱他的話
他就會記仇
又想辦法把他的面子打垮
最後就打架了,就闖禍了,
而這時的第三人稱(法律)就來壓榨他們,
使之得到面子的一層防護,不被攻擊,
這個問題到現在一直無法解決
直到今天.......
五、
今天我把送出去的快樂鑰匙幾乎都找回來了,
我的方法不是一直和自己說「不要在乎」,
而是去觀察它。
因為觀察可以看見自己的「本體」,
我隨時隨地都有覺察自己,接納同學,
這樣我的鑰匙就一天比一天多,
一天比一天更開心,
就算你非常有錢,
也買不到我這種無價之寶。
我可以接納別人說我「阿肥」。
我不能接納自己的地方是我不想笑的時候,
我會一直笑不停,
這讓我覺得自己很奇怪,
但我只要覺察就可以了。
人只要多多覺察,
就可以突破自己的框框了,
這樣就可以使自己得到一種得來不易的開心,
也可以成為一個「移動冷氣」。